• FPV入门

    从个人角度说下如何入门FPV。

    前提:初中程度的物理知识,电脑基础知识,有自学能力,不轻易放弃的决心。做事细心,且人格健全。

    从互联网获取FPV信息的途径:专题网站,模型论坛,视频网站,社交网络(QQ群,微信群,以及国外的各种兴趣平台)。最直接的方式是先加入一些QQ或微信群,这些群有爱好者建立的也有商家建立的,无所谓,有问题直接问,有很大几率会得到回复。
    爬论坛看帖子,比如5iMX,MX3G等,有很多人分享经验和探讨技术。视频网站比如国内的bilibili,国际的油管,你能看到大量的FPV教程和飞行视频。专题网站似乎在国内少了一些,国外有OSCALIANG的个人网站。通过在这些平台上获取信息,你会紧跟时代的步伐,当然也不要跟得太紧,以后我会详细说。

    入门之前你要做好准备,因为它会让你持续花钱. 不要太紧跟潮流,那样会让你花更多的钱,最主要可能会耽误你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。
    接触FPV之后你会发现各种机型都可以用来FPV,甚至车和固定翼,摩托,船,当然我这里目前只会提到多旋翼的FPV。

    微型机,小型机,大型机,各有各的特点,各有各的乐趣。 如果想尽早掌握更多的飞行技巧,最好在一种机型上下功夫。
    如果你很严肃,那必然要选主流5寸,它能给你完整的竞速四轴体验。如果你想再玩玩小机和影视圈圈机有了5寸的基础也很轻松。

    和接触其它模型一样,使用电脑模拟是非常合适的。个人经验来说,直接使用正式的遥控器并不会对电位器有多少磨损,如果是霍尔摇杆影响就更小了。所以你首先需要的就是一个趁手的遥控器。竞速四轴对各类延迟的要求都很高,所以传统品牌的遥控器并不是首选。推荐使用openTX操作系统(最近硬分叉出了EdgeTx系统)的遥控器以及黑羊系列的遥控器,带有JR扩展的遥控器是主流。个人依然偏爱睿思凯。新ACCESS协议的遥控器+接收机是很推荐的,使用竞速模式你也许根本就用不上tracer或ELRS来获得低延迟。如果预算有限,radiomaster和jumper的低价遥控器也完全没有问题。你只需要一根数据线就能把遥控器变成电脑手柄,推荐的竞速四轴模拟器有DRL模拟器和黑羊网站上的VELOCIDRONE(比官方便宜几块),前者可以练习花飞,后者对赛道的模拟较为逼真。如果你想无线模拟,也可以把一个接收机接到飞控上,当然这对新手有点不友好。如果你没有四轴的目视飞行经验,建议先用凤凰模拟器练习目视飞行。

    把模拟器当成游戏来玩,花你能花得最多的时间。这样能减少你初期炸鸡的次数。掌握了基本的操作就可以适时地切换成真机练习,找没人的空旷地区练习,这是必须的。你不会想被人围观,因为你的目的是成为一名飞手,你更不用为失误伤到其他人担心。假设你的目视操作完全没有问题,就是时候FPV操作了。我想选择模拟图传还是数字图传取决于你的想法,预算不是那么重要,因为它们二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异,低价的模拟FPV设备不推荐,那样只是浪费时间和更多的钱。如果你想硬核花飞或者竞速,就选择模拟图传。如果你受不了模拟图传的图像效果可以从数字图传入手。模拟系统眼镜大概有肥鲨HDO2、ORCA、skyZONE04Xv2,接收机有黑羊和RapidFire以及clearview的地面站版本。数字图传只有DJI。新手不建议选择肥鲨的高清系统,如果你执意选择也没有问题。

    对于飞机的选择,可以自己组装,用你从各途径获得的足够信息。也可以购买整机,学习他人的组装经验。初期如果使用有自动定点功能的飞控会轻松一点,比如INAV固件或apm系列固件,在你熟悉了第一人称的飞行之后就可以转到Betaflight固件了。GPS对于练习竞速四轴并没有用处。我知道有很多人使用微型圈圈机入门,以我自己的理解这些小鸡对于新手来说并不容易控制。我当初是选择柔和的大轴距飞机在空旷的地方飞。具体的硬件细节会在以后介绍,购买产品的主要核心理念是购买大家广泛认可的型号,只追求低价真的会花得更多。前期的很长时间都不要在意PID调参的问题,这只会浪费时间。

    不停地适应第一人称视角,在做新的动作前都在模拟器上模拟。观看你喜欢的风格的视频或其他人的训练视频。周而复始。

    先到这里。

  • 再试数字图传

    发现我真的没有办法像飞模拟那样飞数字图传,应该是来自于延迟而非刷新率的问题。当然不是因为延迟过高,而是延迟不能稳定下来。
    比如HDO2延迟为13-15ms,摄像头延迟在10ms左右,即便换成延迟更高的平头哥也感觉没有问题,总延迟已经超过了30ms(数传延迟多数都在30ms以内跳动)。
    还是希望大疆能再优化那么一点儿,现在这种表现总不能是为了给模拟留条后路吧~

    续一下。

    在空旷的场地数传的距离非常远,但似乎系统对热量比较敏感,在一个应该不会有太多干扰的场地经历了几次意外的轻微卡顿,感觉应该是当时的温度较之前都高。暴露尽可能多的铝壳面积帮助散热,有些3D打印件包裹的面积太多不建议使用,不如用轧带更实用。如果实在忍不了轧带就打印窄细的部件,当然,这种高温情况我想降低图传的功率应该会带来更多的好处。

    数传目前不能胜任硬核风格的花飞,也还不能让顶级飞手竞速使用。对于已经过了新手期的我也会觉得还是模拟图传比较流畅过瘾。当然,数传在很多其它领域有其明显的优势,比如我以前用模拟图传追固定翼涵道飞机,距离稍远,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很难再找到目标,而用数传就能很轻易地做到。这对于多数商业拍摄都很有意义,所以除了以上我提到的情况,多数情况都可以使用数字图传系统。

    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标,并且手头还算宽裕的话,建议亲自尝试两种系统。

  • 再试数字图传

    Categories:FPV August 10, 2021

    发现我真的没有办法像飞模拟那样飞数字图传,应该是来自于延迟而非刷新率的问题。当然不是因为延迟过高,而是延迟不能稳定下来。
    比如HDO2延迟为13-15ms,摄像头延迟在10ms左右,即便换成延迟更高的平头哥也感觉没有问题,总延迟已经超过了30ms(数传延迟多数都在30ms以内跳动)。
    还是希望大疆能再优化那么一点儿,现在这种表现总不能是为了给模拟留条后路吧~

    续一下。

    在空旷的场地数传的距离非常远,但似乎系统对热量比较敏感,在一个应该不会有太多干扰的场地经历了几次意外的轻微卡顿,感觉应该是当时的温度较之前都高。暴露尽可能多的铝壳面积帮助散热,有些3D打印件包裹的面积太多不建议使用,不如用轧带更实用。如果实在忍不了轧带就打印窄细的部件,当然,这种高温情况我想降低图传的功率应该会带来更多的好处。

    数传目前不能胜任硬核风格的花飞,也还不能让顶级飞手竞速使用。对于已经过了新手期的我也会觉得还是模拟图传比较流畅过瘾。当然,数传在很多其它领域有其明显的优势,比如我以前用模拟图传追固定翼涵道飞机,距离稍远,地形复杂的情况下很难再找到目标,而用数传就能很轻易地做到。这对于多数商业拍摄都很有意义,所以除了以上我提到的情况,多数情况都可以使用数字图传系统。

    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标,并且手头还算宽裕的话,建议亲自尝试两种系统。

  • 模拟还是数字

    总算下决心购置了一套DJI V2,外加两套polar和两套air unit。因为pro缺货,只能通过把air unit上的摄像头换到vista上使用,以此来获得低延迟。不用air unit的原因是因为我使用自己设计的机架,没有足够空间安装air unit,设计时因为发现尾部延长后整体比例变得很难协调就放弃了。想来vista也足够了。数字图传目前没有声音传输,距离过远时听不到声音反馈,在初期从模拟过度到数字时缺少参照物,只在近处飞行air unit的双天线优势也不大。

    第一次试用数字图传,由于天气的原因只飞了两块电就结束了。第二次,我带了两套系统,由于对模拟还是最熟悉,上来的四块电都飞了模拟。过把瘾先。 后面的电池飞数字,可能是由于从没见过这么清楚的图像,就巡航飞行,观赏景色,很快就耗尽了剩下的电池。

    后来又在模拟和数字之间切换了几次,会发现你除非先飞模拟,否则从数字马上切换回模拟的时候,落差会很大。

    带两套系统真的是够了~ “不要相信任何人,除非你自己试过”

    为什么我不像有些人看了高清就回不去呢?原因可能是这样:早期FPV的大量经验使然。刚入FPV时使用的眼镜是foxtech aio,分辨率只有640X480,接收机也是内置的非融合接收机,以至于切换到HDO2和RF时让我感觉到了巨大的进步,对结果非常满意。HDO2的视场非常大,在从DJI切回来时不会注意到视场的明显变小,仅仅是图像不够清晰。而且RF接收机解决了图传闪断的问题,虽然极小情况下还会出现。尤其是你有了太多模拟飞行的经验,当你面对一套崭新的系统时,无论它多么好,它的那一点陌生感都会让人望而却步。
    所以我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。
    的确,数字会产生卡顿,在你通过障碍时。但试想这个时候如果使用模拟图传, 我多数时候可能不会通过这样的障碍物。因为数字图传没有雪花问题,会让你不自觉地拓展你的飞行距离,从而在遇到障碍时产生较大的延迟卡顿。那为什么近距离飞行时还是会产生不适感?我目前无法定论,究竟是不固定的延迟导致还是高刷新率无法适应的问题呢?
    嗯,有意思。

    先让我想想都有哪些方面让我放不下模拟: 简洁轻便的装机,无论是rush还是TBS,特别是使用开源飞控的时候,清洁的连线真的让人心旷神怡。换成VISTA,首先它是一小坨铁块,让我满身钛螺丝的机架臃肿不堪,如果用DJI遥控器能简化一些连线,但是他们的遥控器也太大了,为什么不把最新的小遥控器下放一下呢?刷新率高不高的可以再议嘛。数字图传目前还没办法安装到65mm的小鸡上,也很难做1S远距牙签机。我可不想在DJI眼睛上用RF接收机,一来更重了,更丑了,二来这样的延迟将会显著高于HDO2,这种妥协是不可能的。

    就再多给我一些时间吧。

  • 模拟还是数字

    Categories:FPV August 5, 2021

    总算下决心购置了一套DJI V2,外加两套polar和两套air unit。因为pro缺货,只能通过把air unit上的摄像头换到vista上使用,以此来获得低延迟。不用air unit的原因是因为我使用自己设计的机架,没有足够空间安装air unit,设计时因为发现尾部延长后整体比例变得很难协调就放弃了。想来vista也足够了。数字图传目前没有声音传输,距离过远时听不到声音反馈,在初期从模拟过度到数字时缺少参照物,只在近处飞行air unit的双天线优势也不大。

    第一次试用数字图传,由于天气的原因只飞了两块电就结束了。第二次,我带了两套系统,由于对模拟还是最熟悉,上来的四块电都飞了模拟。过把瘾先。 后面的电池飞数字,可能是由于从没见过这么清楚的图像,就巡航飞行,观赏景色,很快就耗尽了剩下的电池。

    后来又在模拟和数字之间切换了几次,会发现你除非先飞模拟,否则从数字马上切换回模拟的时候,落差会很大。

    带两套系统真的是够了~ “不要相信任何人,除非你自己试过”

    为什么我不像有些人看了高清就回不去呢?原因可能是这样:早期FPV的大量经验使然。刚入FPV时使用的眼镜是foxtech aio,分辨率只有640X480,接收机也是内置的非融合接收机,以至于切换到HDO2和RF时让我感觉到了巨大的进步,对结果非常满意。HDO2的视场非常大,在从DJI切回来时不会注意到视场的明显变小,仅仅是图像不够清晰。而且RF接收机解决了图传闪断的问题,虽然极小情况下还会出现。尤其是你有了太多模拟飞行的经验,当你面对一套崭新的系统时,无论它多么好,它的那一点陌生感都会让人望而却步。
    所以我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。
    的确,数字会产生卡顿,在你通过障碍时。但试想这个时候如果使用模拟图传, 我多数时候可能不会通过这样的障碍物。因为数字图传没有雪花问题,会让你不自觉地拓展你的飞行距离,从而在遇到障碍时产生较大的延迟卡顿。那为什么近距离飞行时还是会产生不适感?我目前无法定论,究竟是不固定的延迟导致还是高刷新率无法适应的问题呢?
    嗯,有意思。

    先让我想想都有哪些方面让我放不下模拟: 简洁轻便的装机,无论是rush还是TBS,特别是使用开源飞控的时候,清洁的连线真的让人心旷神怡。换成VISTA,首先它是一小坨铁块,让我满身钛螺丝的机架臃肿不堪,如果用DJI遥控器能简化一些连线,但是他们的遥控器也太大了,为什么不把最新的小遥控器下放一下呢?刷新率高不高的可以再议嘛。数字图传目前还没办法安装到65mm的小鸡上,也很难做1S远距牙签机。我可不想在DJI眼睛上用RF接收机,一来更重了,更丑了,二来这样的延迟将会显著高于HDO2,这种妥协是不可能的。

    就再多给我一些时间吧。